在化學分析領域,紫外檢測器是一種極為重要的檢測工具,廣泛應用于各類物質的定量與定性分析,其工作原理基于朗伯 - 比爾定律。
1.朗伯 - 比爾定律的核心
朗伯 - 比爾定律指出,當一束單色光透過流動池時,若流動相不吸收光,則吸收度A與吸光組分的濃度C和流動池的光徑長度L成正比,數學表達式為A = εCL,其中ε為待測樣品的克分子消光系數。這一原理構成了該檢測器工作的理論基礎。
2.結構與工作過程
紫外檢測器通常由光源、流通池、檢測元件、計算機(工作站)及記錄器等部分組成。光源發出特定波長的紫外光,經過狹縫、濾光片等光學元件后,形成單色光照射到流通池。流通池是樣品溶液通過的通道,當含有待測物質的樣品溶液流經流通池時,樣品中的組分會選擇性地吸收特定波長的紫外光。
透過流通池后的光被檢測元件接收,檢測元件一般為光電二極管。光電二極管將接收到的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,此電信號的強弱與樣品溶液中待測物質的濃度相關。電信號經放大器放大后,輸入到對數轉換器,將透光率T轉換成吸收度A輸出。最后,通過記錄器記錄下吸收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,即濃度 - 時間曲線,從而實現對樣品中待測物質的定量分析。

3.優勢與應用
紫外檢測器具有靈敏度高、線性范圍寬、不破壞樣品等優點。它能夠檢測大部分常見具有紫外吸收的有機物質和部分無機物質,在藥物分析、環境監測、食品檢測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。例如,在藥物分析中,該儀器可用于測定藥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,確保藥品的質量和療效;在環境監測中,可用于檢測水體、土壤等環境樣品中的污染物,為環境保護提供科學依據。
紫外檢測器憑借其基于朗伯 - 比爾定律的工作原理,在化學分析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,為科學研究和工業生產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。